研究文人對于食物的喜惡,或許能夠找出他們行文的端倪。臺灣新書《文人的飲食生活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。
《文人的飲食生活》搜集了眾多日本著名文人的飲食喜好,其中包括夏目漱石、菊池寬、芥川龍之介、川端康成、三島由紀(jì)夫、谷崎潤一郎等知名作家,一共有37位之多。
夏目漱石的首席弟子芥川龍之介對于飲食,有一些有趣的避諱,他非常討厭羊羹,而原因居然是因?yàn)橛X得“羊羹”兩個字長得很惡心,就好像會長出毛一樣,所以他絕不吃羊羹。另外,不吃生食的芥川,有一次在吃完生姜蛋糕后,被告知該蛋糕中加了生姜,沒想到芥川聞言后,馬上拉了肚子。從這些例子便可看出芥川長久被精神問題所苦的狀況,而他敏感的思緒,同時也造就了他在文學(xué)中的成就。本書記載的文人飲食紀(jì)錄五花八門,作者用風(fēng)趣的筆法解讀名作家們的生活習(xí)慣與作品,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
我喜歡的臺灣作家古龍則是位葡萄酒愛好者。他是以喝酒出名的,還是較早的時候,他住在臺北郊外瑞芳鎮(zhèn),每次領(lǐng)到稿費(fèi),便買幾瓶好酒,一大疊新書,返回鄉(xiāng)下過隱士的生活。成名以后,他的酒柜美酒紛陳,他喝酒,頭一仰,酒碗必干,自得其樂,有一次是5個人喝了28瓶白蘭地,平時無酒不歡。古龍因酒而思如泉涌,創(chuàng)造了好酒的大俠楚留香、陸小鳳、李尋歡、沈浪,使他登上武俠小說藝術(shù)的巔峰。
文人對于事物總有敏銳的感受。他們先是用五官感受,再是用文本將感受說出來。
這讓我想起喜歡美食的村上春樹,喜歡村上的愛好者在日本組織了“村上春樹美食書友會”,他們也編撰奇妙的美食書。其中最好的是《村上春樹的美食廚房》,主要講述如何將從羅馬郊外露天市場采購來的鮭魚制成圣誕佳肴、在希臘海港等待漁船歸航,將最新鮮的烏賊作成壽司、在希臘農(nóng)家學(xué)習(xí)制作鮮魚美味“加吉魚飯”……